> > >
    包袱里面装着足够盘缠,换洗的衣物以及一封送往镇剑楼的书信。霜华门的师兄弟们含泪送别,在倒下的枯树前一人说了一句好话,终于将信心满满的吉星送出了山门。

    吉星的身影在风雪中越来越小,浅显的脚印很快被飞雪埋没,几个人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喜悦而欢呼雀跃,可转而又寂寞地坐在了旁边的树干上。

    山门口的树是横着的,它记录着关于吉星的人生。

    当年,霜华门的掌门受人之托,在这棵树下收养了一个孩子。那时正值午夜,天上紫微星高照,掌门顺从天意给他取名为吉星。

    这个人间的吉星从小就聪慧异常,别人教的,就没有学不会的,别人不教的,他也能无师自通。上殿抓鸟,下河摸鱼,往水壶里撒尿,往草鞋里塞虫,各种恶作剧层出不穷,掌门无奈只能将他送到山下寄养到普通人家。一来呢,想要让这孩子读书,学习一下什么叫做规矩礼教,二来呢,图个清净,省得他捉弄自己。

    谁知小吉星到私塾里读了两天书,就开始跟先生辩经,凡事都要刨根问底。

    当年的第一个问题,就是问先生,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是不是错了。难道父亲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?若是做错了,为什么三年之后才能改正?而且这个三应该是虚指,那么具体应该是几年呢?而且像他这种没有父亲的孤儿,难道就没有道可去遵守吗?

    不对啊,这三个字成了他的口头禅,也成了先生的梦魇。

    若只是私塾里如此便罢了,到了街头巷尾,他更是带着一群同龄的孩子占了一处荒宅,在那里再造“霜华门”,传出去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手段。

    吓得霜华门的掌门连忙把他接了回去,正式收他为徒,教了一些正经的武艺。五年的时间里,门里的功夫被吉星学了七七八八,心性成熟的他不仅不再惹是生非,与师兄师姐们也能和睦相处,每次从山下回来的时候还给他师父带了一些新鲜的吃食。还说什么自己没有父亲,师父就是他的父亲,弄得老掌门怪感动的,庆幸这孩子书没白读,自己的功夫也没白教。

    可接下来的两年里,老掌门逐渐发现了一些端倪。原来,这个徒弟确实变老实了,但仅限在山上,他又在山底下开辟了新的战场。

    当时附近出现了一股流民,吉星就跑到县里的富户人家里装神弄鬼,然后第二天在装成道士上门除妖,骗来的钱都给了流民。说他是做好事吧,连哄带骗也不算什么好人。说他是做坏事,行善积德比他师父这个掌门做得还像掌门。区区两年就折腾得远近闻名,老掌门见状不好,连忙托关系将他送到了附近的空心台协助戍边的戚家军。

    可这小子又不知道犯了什么错,没到两年被一个将军亲自送了回来。说再留上吉星几天,他们谁都别想睡个安生觉,他不仅到外面骗得鞑靼人团团转,就连自己人都敢糊弄,军纪都能被他找出好几个漏洞来。老掌门到山门口送别那位将军,十分惜才的将军临走前才说出事情的真相。

    这小子聪明是聪明,但是不懂规矩,只要是上司,他就敢顶撞。

    当年都督北上戍边是带来几千浙江兵来的,这些南兵深受都督倚重,不仅不用干一些粗活重活,还能拿到朝廷的粮饷。可本地的北兵就不同了,他们要负责自制砖石灰泥,累死累活却拿不到足够的粮饷,全靠本地的官府接济。北兵为了养家糊口,只能动一些歪心思。而刚来就得罪了南兵上司的吉星,没过两天就和北兵混了脸熟,带着他们筹谋倒卖关内外的货物。

    老掌门听得心慌,那将军却让他不必担心。

    “这种生意只要上下打点,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虽然这小子天生爱犯浑,但胜在心思缜密,不久就通过商人和鞑靼人取得了联系,借此骗取了不少的军事情报。”